|
楼主 |
发表于 2022-6-28 17: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
得闻老师仍然每天上班、诊治病人,闲时还愿意写东西和做专业讨论,真的很羡慕,更为老师神聪目明、身体健康而高兴!
看了附件里您写的关于远视性弱视患者脱镜指标的思路,也搜索拜读了--王洪峰, 王恩荣. 远视性儿童弱视脱镜的探讨[J]. 眼科学, 2019, 8(1): 1-5.--这篇论文。反馈如下:
1、我个人感觉,2010年中华眼科学会专家组修订了弱视诊断标准后,现今弱视孩子,多数在成年前无法摘镜(成年后有些患者可通过屈光手术摘镜)。因为过去的诊断标准宽泛,很多轻症弱视患者,在现有诊断标准下不能确诊弱视。
2、我也注意到汪芳润教授在第十一届眼科学术大会时提出的观点是:
弱视治愈后必须符合以下四项指标或无远视散光符合以下三项指标者:
1.双眼裸远近视力≧1.0半年以上,视力不下降或没有降至1.0者
2.眼位:正常
3.远视屈光度≦+3.00DS.
4.远视散光度≦+1.25DC,
这与老师附件文章中的标准中的第(2)~(4)条有所出入——
﹙2﹚眼位正常或斜视性弱视治愈后残余斜视度 ﹤5°者,
﹙3﹚远视屈光度≤+1.00DS者 (3岁≤+2.00DS, 4~5岁≤+1.50DS,),
﹙4﹚远视散光度≤﹢0.50DC。治愈后的弱视儿童必须达到上述4项指标方可摘掉眼镜。
*“眼位正常”还可以细化,目前是个笼统的概念。老师的“眼位正常或斜视性弱视治愈后残余斜视度<5°者”是更具象化的指标。即便如此,学生认为,所谓的眼位正常,老师指标中没有细化到微小斜视单眼注视综合征者、隐斜和间歇性斜视。
*老师2019发表的这篇论文里,把球镜屈光度进一步细化,为您点赞!高度远视、高度散光、高度近视患儿摘镜后裸眼视力低下,不需要做沟通,他们也知道不能摘镜。但有些患儿裸眼视力比戴镜视力还好,家长索性不给孩子戴镜,这里主要指的是调节幅度大的300~600度的中度远视患儿。老百姓将眼健康简单的与视力挂钩,忽视错误操作带来的可能风险(如浅前房、虹膜肥厚-高褶虹膜综合征等),证明各地医生在这方面的医患沟通上有很大不足,科普和信息对称化任务还很艰巨。
*关于散光度。因为关联到等效球镜和球镜柱镜联合换算问题,老师在--王洪峰 王恩荣 儿童弱视治疗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 眼科 2013 .22(5): 295-298--中做了进一步细化。
关于可摘镜的散光度,学生体会是:
1)家长对孩子戴镜、尤其是学龄前孩子戴镜的抵触心理还是很强的。现行摘镜标准对大多数患儿来说,仍然比较严苛。
2)视觉是很玄妙的系统,标准之外是否有弹性空间?
就好比老师热衷于讨论各种眼科诊疗标准,这些标准在制定之初时是否存在缺乏大数据基础、数据提炼不足、专家稀少且光环明显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了一些个人经验特色、武断色彩的标准呢?
西方眼视光学的终极目标的高度让人痴迷——清晰、舒适、持久。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将一些客观指标跟主觉感受相结合,具备专业说服力基础上、增加人性化和个体化。例如有些患者符合上述其他摘镜标准、但存在2.0DC上下的散光,但裸眼视力良好、也没有重影、视疲劳症状和双眼视功能方面的障碍,是否可以考虑让他们摘镜?
学生不才,有些观点没有经过数据论证,仅凭科普热忱,在老师面前妄谈学术,还请老师斧正。
学生:汤锡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