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一直想说,只是没想好怎么说起。但是最近看到一些群友的问题,再来聊一下。
很多人进了一些qq群以后会求知若渴,会想知道什么是远视,什么是近视,什么是散光。然后知道了以后,就开始通过几乎公认的方式去努力。比如精细训练:穿针、串珠,仪器等,非常勤奋的做下去,有些人效果会比较好,有些人则不然。
后来慢慢变成两极分化,好了的那些慢慢会淡出。没达标的那些,会日复一日的继续下去,
有些孩子和家长很有毅力,还有一些认为已经非常勤快非常疲惫,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做着,
觉得方法没问题,主要就是孩子的平台期长。
在这里我想说两个观点,
首先,弱视精细训练,是不是越精细越好,越多越好。
从原理上说,这个没有错误,但是实际操作上,有很多家长激进的采用自己的方式去提高精细力,不论是穿针还是仪器,恨不得一日一个台阶。而这样做的代价很可能是牺牲距离的。
穿针训练
“等级穿针”是在老一辈眼科大夫们的穿针方法基础上改进的,直到现在,仍然有大夫会嘱家长回家给孩子穿针,每天穿300颗针。于是家长就煞有介事的买了300根针,开始日复一日的穿。
这些“老大夫”们说的此300根,跟“等级穿针”的彼300根并不是一回事。因为眼科之家现有的等级穿针包含了8种不同孔径、由粗到细的针,8-12种不同直径的穿针线。而”老大夫“们含糊言语之下的300根针,多数是一个型号、一个孔径的。穿针的线多数也是一种直径的线。
接着说“等级穿针”。例如0.3-1.0套餐里有8个型号的针各3包(每种型号75根),8种不同直径的线。
即使矫正视力相同,不同孩子能操作的针线型号也会不一样,这里有孩子动手能力的差异、专注度和耐性的差异、视力检查结果本身的出入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要点题的情况了——近距离穿针!(ps:这样错!错!错!)。
其次要说的就是即使是方向对了,是不是可以自己成医?
穿针,孩子的熟练程度是靠眼睛还是靠手感?一天穿一千根针的,群里也有,还有穿了一年半视力没有变化,眼镜也没有调整的。
这种情况其实我很痛心。
有些话也许说了不好听,但个人认为这种家长真心应该去反思。
因为很多群友觉得我已经方向对了,我在家也能查视力,我在家还能穿针,我不必要去复查,医院只能骗钱。
其实也许我们并不是真的缺那点钱,而是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比如去理发店做头发,会对不知道做成什么发型的不确定性没谱而有所担忧。会对不知道花多少钱的不确定性担心。或者对不确定的结果的一种潜在害怕,导致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我的方向没有错。可能去医院复查也是,有些医院习惯性的每次开一堆常规检查,资深病友家长觉得我已经懂了,我何必去浪费钱,何必再听老生常谈。
个人以为一般的家长,还是无法替代医生,定期的复查不能够省略。久未见效的方式需要自己反思。如果觉得这个医生不靠谱,建议通过网络和实体去打听更好的医院和医生。
久病成医,我可以代替医生么?-----我不能。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在弱视治疗的过程中,病情会出现反复,会出现合并,会出现变化的,非常多。弱视群里合并其他斜视或者其他眼睛问题的孩子也非常多,这一点看我们的咨询模块也能看出来。
不能抱着一种方式做到天荒地老,要思考效果。自己不能替代医生,定期的复查不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