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文章里,一个网友提出的专业质疑
这是前天以明公众号群发消息《弱视训练,孩子可以离得近一点吗?》里一位网友的留言:以下是我的另外一个回复:
大家怎么看?
具体的专业原理不太懂,我只是讲一下我们孩子的情况,供老师参考。
目前孩子6.2周岁,汤师发文前,我们极限积木是在13000到13600之间,最高到了13800+,随着关数增高,孩子看不清楚就会不自觉的往前靠,距离大概在12到15CM(之前一般在25到30),这种状态持续两个多月,单练弱眼矫正视力从1.0到1.2减2。后期想想,孩子如果晚上回来练足三遍,后期会揉眼睛,反映说困了,应该是调节紧张了!
前天看到推文,我们立即改正,当晚关数降到12000左右并稳定,距离在25到30CM,第二天适应后,关数最可以到12700多。
这种短时间的调节紧张是不是有益的? 凡凡 发表于 2019-8-15 15:56
具体的专业原理不太懂,我只是讲一下我们孩子的情况,供老师参考。
目前孩子6.2周岁,汤师发文前,我们极限 ...
不建议长时间太近距离训练。训练视距拉远后,关卡下来是正常的,其实训练精细度并没有改变。 从弱视孩子精细度训练上来看,距离远字大和距离近字小时一个效果,但是那个距离最合适训练,这个需要专业的专家来研究,这个距离对于弱视孩子是最佳距离,毕竟我们感官上会觉得太近了容易近视,太远了用大号字也没有太大意义。
肯定有一个符合训练的临界值,这个临界值我个人认为不是固定的,和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有关,但是有个大概的数值范围。
从观感上来看,一大一小两个字同时靠近:
弱视孩子看都是差不多,该看不清还是看不清,模糊度应该是一样的,其实这个和字大字小没有关系,字大理论上也是无数个小字组成的,
近视的人(我就是哈)都有感觉的,拉近了大字小字是同时看清楚的,不存在大字清楚,小字不清楚的情况,至于是否能识别大字可以识别,小字无法识别,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加入了视觉的判断,并非清晰度的问题了! 可可西里 发表于 2019-8-16 08:45
从弱视孩子精细度训练上来看,距离远字大和距离近字小时一个效果,但是那个距离最合适训练,这个需要专业的 ...
乐于思考和钻研是好事,可以把一个跟自己孩子切身相关的专业事情想清楚,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
关于近用视距,其实是有定论的。例如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中,对青少年近距离用眼视距的建议是一尺,即33cm。这个指南是国家一线眼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达成的专业共识。
之所以是33cm,而不是43cm,53cm,103cm,也是考虑了青少年儿童用眼的实际场景的。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角度出发,当然视距越远越有助于调节放松和减少远视性离焦,只是毕竟我们生活中大多数近距离用眼场景都是一尺左右,这也与人类的身高、臂长、坐姿等有关系,规定一个超过40厘米的常用视距,事实上是没办法操作的——例如视觉训练时手臂够不到目标、吃饭时筷子碰到到食物、读写时无法写字和翻页等等。
至于物像大小,这也是眼科屈光学中的经典理论了,取决是否能看清物像的因素,一方面是物像通过眼球光学结点形成的视角大小,另外是人眼的视觉敏锐度。近视患者看近清晰、看远不清晰的原因是近距离物像的发散光线经过眼球屈光介质折射和眼的调节作用,可以在眼底形成清晰实像,而远距离目标在眼底形成的是虚像。
弱视患者看远看近都不清晰的原因,是视觉中枢对高空间频率物像的敏感度低或者不能触发神经兴奋。
讨论一个问题,不要完全凭借主观想象,如果有现成的专业体系支撑,以专业理论体系作为论据是最实用的。当然,科技总要进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总要扩大,那需要的是具备超常智力水平、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已经对已有认知逻辑体系熟知的前提下进行的延展性探讨。科学和哲学恰恰是理性的,感性的东西正式阻碍我们认知世界的屏障。
如果这位网友就是公众号里留言的朋友,希望上述这些能解答你的疑虑。真诚欢迎讨论,不怕争论,但要有理有据。 admin 发表于 2019-8-19 19:00
乐于思考和钻研是好事,可以把一个跟自己孩子切身相关的专业事情想清楚,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
...
公众号上不是我哈,就如你说的,我就是根据感觉写的,很多地方肯定是不到位的,但是很多家长估计都有这个感觉,这样写出来,大家都可以释疑了!这样才能更加进步!
页:
[1]